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三衙
释义

三衙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北宋初年,改后周禁军殿前、侍卫二司之制,分设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马军司、马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步军司、步司),使其鼎足而立,分统禁军,合称“三衙”或“三司”。各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等。其长官分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南宋建立后,恢复三衙,但其权力大大缩小,仅能统辖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处部分正规军。

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军事机构。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马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步司)的合称。五代后梁始置侍卫亲军,后周另设殿前司。北宋承后周之制,除殿前司外,分侍卫亲军司为马军司和步军司,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为长官,统辖禁军,而马、步司在名义上还统辖厢军。北宋亡,三衙制亦随之终结。南宋初恢复三衙,但已无管辖全国军队权力,仅统领驻守行在临安府的正规军。孝宗时,又将马司所统移驻建康府。

三衙 

官署名。宋朝统领禁军的三个军事机构,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马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步司)的合称。宋初沿袭后周,禁军分隶殿前司和侍卫司。殿前司长官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侍卫司长官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以品秩高,长期空缺。殿前司由殿前都指挥使主管,侍卫司则由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分别主管。其后,侍卫司分为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与殿前司,号为三衙。三衙各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为其长官。三衙统领的禁军为正规军。厢军为地方军,名义上也“内总于侍卫司”。因此,三衙实居统领全国军队的地位。三衙地位虽然优崇,但只掌握统领、训练军队之权,军事行动的决策、军队的调动,以及高级武官的任免等权则归枢密院。南宋,“初,渡江草创,三衙之制未备,稍稍招集,填置三帅,资浅者,各有主管某司公事之称”。其职任,也只限于行在宿卫有关事务。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