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褚民誼 |
释义 | 褚民誼1884——1946原名明遺,號重行,浙江吴興(今湖州) 人,1884年 (清光緒十年) 生。幼年入明理學塾、潯溪公學。1903年赴日本,習政治經濟。25歲隨張人傑赴法國,過新加坡時加入中國同盟會。抵法後,佐吴敬恒等創辦《世界畫報》、《新世紀月刊》。1911年武昌起義後回國,掌理上海同盟會總機關事。1912年再赴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去南洋。1915年秋三度赴法國,與蔡元培等組織華法教育會。1920年與吴敬恒、李煜瀛創辦里昂中法大學,任副校長; 同年,入史太師埠大學,攻醫藥學。1924年獲醫學博士學位,旋又得藥學士學位; 年底返國,初任廣東大學教授,後代理校長一年,並兼醫學院院長。1926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二届候補中央執行委員,2月派為廣州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 同月任中山大學校長,後任東征軍總指揮部軍醫處處長; 同年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任總司令部後方軍醫處處長。1927年任國立勞動大學籌備委員,國立中法工業專業學校校長; 7月任國民政府中央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 11月任監察院委員。1928年2月,國民黨二届四中全會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同年派往歐洲考察衛生事宜,歸國後,任衛生建設委員會主席,教育部大學委員會委員。1929年3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三届候補中央監察委員,並任行政院中比庚款委員會委員長,上海醫師公會執行監察委員。1931年12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四届中央監察委員。1932年2月,任行政院秘書長; 6月任西京籌備委員會委員。1933年10月,任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1934年兼新疆建設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1935年11月,任國民黨第五届中央監察委員; 12月任中央黨部文化事業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38年12月,隨汪精衛逃越南河内。1939年7月,重慶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决議永遠開除其黨籍; 8月汪偽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選為主席團主席;9月選為汪偽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秘書長。1940年2月,任汪偽還都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偽中央政治會議秘書處秘書長; 3月兼任汪偽外交部部長和行政院副院長,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指定委員; 6月任汪偽憲政實施委員會常務委員; 8月任汪偽中國文化協會理事長; 12月任汪偽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駐日大使。1941年2月,任汪偽東亞聯盟中國總會常務監事; 4月任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指定委員; 10月任汪偽外交部部長,汪偽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長。1942年2月,任汪偽時局策進委員會委員; 3月任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指定委員。1943年1月,任汪僞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 同月任汪僞最高國防會議委員; 2月任汪偽敵產管理委員會委員,接收租界委員會主任委員,撤廢各國在華治外法權委員會委員長; 4月任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指定委員。1944年11月,任汪偽哀典委員會秘書長兼副委員長。1945年1月,任汪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任汪偽宣傳部部長; 4月任汪偽廣東省省長兼廣州綏靖主任公署主任、廣東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司令及新国民運動促進委員會廣東分會主任委員; 5月任汪偽國民黨廣東省黨部主任委員。抗戰勝利後被逮捕。1946年4月,被判死刑; 同年8月23日在蘇州監獄内執行。終年62歲。著有《歐遊追憶録》、《國術源流考》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