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史馆
释义
史馆官署名。官修史书之机构。北齐始置,为秘书省附属机构,掌监修国史。以宰相领之,下设著作郎、著作佐郎,担任修史工作。北周、隋沿置。唐初,隶秘书省著作局。贞观三年(629)闰十二月,始移史馆于禁中,隶门下省。修本朝史由史官负责,修前代史多由他官编纂,宰相监修,正式确立史馆修史,宰相监修之制。开元二十五年(737),徙史馆于中书省。天宝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初入者为直馆。五代、宋沿置。宋代为三馆之一,仍以宰相兼领监修国史。修撰以朝官充任,并以官高者一人判馆事;直馆、检讨以京官以上充任。元丰改制,隶秘书省。掌修纂日历、国史并保藏典籍。南宋一度废置。辽、金、元废史馆之名,辽、金设国史院,元改设翰林兼国史院。明代凡修史时临时设置,修毕则罢,亦有未修成而罢者。清有国史馆。

史馆 

官署名。或称国史馆。唐以前虽无完备的设馆修史制度,但自夏商周起,历代均有记言、记行的左、右史官,并有太史(令)总其事。史官直书君臣的功过与善恶,其宗旨是,既忠于事实、以流传后世,又褒善贬恶、以儆戒奸邪。汉代以前,史书均为私人撰著,且无国史专馆。魏晋以后,以著作郎为史职,由秘书省兼领其事。唐太宗贞观三年(629)末,置史馆于门下省,以他官充任修撰职,并以宰相主其事。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以右相(原中书令职)李林甫监修国史,依其建议,遂将史馆迁于中书省。从此,史馆隶属于中书。设史馆修撰四人,以其中官品高者判馆事;直馆若干人,下设令史、楷书、国史楷书、楷书手等名号各若干人。设馆修史、建立完备的制度、并由宰相总领其事,开始于唐。后世历代均从此制,直至清末。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