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蘇怡 |
释义 | 蘇怡1900 ——原名舒大禎,湖南麻陽人,1900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 生。幼年入私塾,後入縣城小學和長沙、芷江等地中學。1921年高中畢業後,任小學教師。1922年入北京大學,兼管學校《嚮導》報發行工作; 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6月,入黄埔軍校入伍生部宣傳科,任編輯股股長,主编《先聲旬刊》,後調任第一團指導員。1924年7月,加入創造社,任助理編輯和事務主任。並任中國國民黨改组委員會委員,孫中山治喪委員會外賓招待組副组長。創造社被查封後,改為江南書店,又任經理。1925年2月,在藝術劇社 (被查封後改爲大道劇社) 兼任劇務部長,參加左翼劇聯籌建工作。1930年4月,以蘇怡筆名撰寫電影劇本《最後之愛》。次年1月,被聘為天一影片公司專職编劇。1932年轉入聯華影業公司,協助卜萬蒼拍攝《三個摩登女性》、《母性之光》等影片導演工作。1934年7月,應聘赴香港,先後在全球、麗影、南洋等影片公司编導《新青年》、《海底鍼》、《做人難》和《神鞭俠》等故事片。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與香港電影界同人鄺山笑、林坤山等發起成立華南電影界賑災會。1940年在重慶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1946年12月,返香港繼續從事電影藝術創作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全國第一届文代會,並當選爲全國影協常務理事。1952年1月回廣州,歷任《週末報》社副社長兼總經理,廣東省文化局副局長和顧問,並多次當選廣東省人民代表、省政協委員。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