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三自性
释义 三自性梵文Trilakṣaṇa的意译。亦名“三性”、“三自相”、“三相”等。佛教用语。与“三无性”相对。指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是瑜伽行派和法相宗宗教理论体系的中心观念。据《成唯识论》卷八的解释:(1)遍计所执自性(又称“遍计所执性”、“普观察性”),谓“周遍计度(指普遍观察思量),故名遍计”;由此而虚妄分别,执有实我、实法种种差别,称为“所执”。指人们视一切事物为各有自性差别的客观实在的世俗认识,被认为是不真实的谬误。(2)依他起自性(又称“依他起性”、“他根性”),指“依他众缘而得起”的一切现象。“众缘”指四缘,特别指作为因缘的阿赖耶识种子及其能够引起心识派生万事万物的活动。以一切现象均为“众缘所引心、心所虚妄变现”,故幻化不实,非有而似有。(3)“圆成实自性”(亦称“圆成实性”、“成就相”),谓“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即在“依他起自性”上,远离“遍计所执性”的谬误,认识到一切现象既无“人我”又无“法我”,由此所显示之真如实性。由此“三自性”,即可成立“唯识无境”,意即:“依他起”即是以心识为因缘而派生之现象界,对此现象界加以分别,认为客观实有,则名“遍计所执性”;排除客观实有的观念,体认一切唯有识性,即是契合“真如”,达到“圆成实性”。《成唯识论》卷八概括说:“三种自性,皆不远离心、心所法。谓心、心所及所变现,众缘生故,如幻事等非有似有,诳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起性;愚夫于此横执我法、有无、一异、俱不俱等,如空华等性相都无: 一切皆名遍计所执;依他起上,彼所妄执我、法俱空,此空所显识等真性名圆成实。是故此三不离心等。”中国佛教其他宗派也有沿用“三自性”说法的,但另有发挥。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