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三统说 |
释义 | 三统说又名三正说。始于西汉《尚书大传》,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和东汉班固等纂集的《白虎通·瑞贽·论三正之义》均有阐发。主要涵义为:(1)每个朝代都有一“统”,受之于天;旧王朝背时,新王朝则承应天命以替代并改正朔、易服色。(2)朝代更替,系黑、白、赤三统循环,得到哪个“统”而为天子,社会的礼乐征伐则依其“统”之定制办理。(3)以三代而言,夏代以孟春月(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旦为朔,称“黑统(或人统)”;殷代以季冬月(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称“白统(或地统)”;周代以仲冬月(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称“赤统(或天统)”。周后以至百世,仍由此三统顺序往复,但需因时制宜,其制度当有因革损益。实质上是一种历史循环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久远。清末康有为衍发其义,将其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统说亦称“三正说”。西汉董仲舒等人关于历史循环论的理论。“三正”,谓三代之正朔。“正”指一岁之首,即农历正月,“朔”指一月之始,即初一日。正朔有黑、白、赤三统,如夏朝为黑统,以寅月(即农历正月)为正月,以平旦(天刚亮时)为朔;商朝为白统,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以鸡鸣为朔;周朝为赤统,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以夜半为朔。如此循环不已,每一朝代之始,均应循例“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意。表明王者受命于天各统一正,“所以明乎天统之义也”(《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三统说”以神学理论体系为汉王朝服务。其说后来在《白虎通义》中得到更详尽的发挥。此说含有王朝在必要时须换代之意,故有眭弘、盖宽饶先后劝汉昭帝、宣帝让贤之事。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