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蒋夢麟 |
释义 | 蒋夢麟1886——1964原名夢熊,字兆賢,號孟鄰,浙江餘姚人,1886年 (清光绪十一年十二月) 生。6歲入塾,10歲入紹興中西學堂。1899年随家遷居上海,進天主教學堂學英語。1900年遷回姚。1901年到杭州,進教會學校讀書。次年考入浙江高等學堂。1903年回紹興参加縣試,中秀才,仍回浙江高等學堂學習。1904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學。1908年秋赴美国留學,先人舊金山加州大學農學院,半年後轉入社會科學院,1912年畢業,獲教育學士學位。不久即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续研究教育,1917年6月獲哲學博士學位; 同年回國,在上海商務印書馆任编輯。1918年6月辭職,幫助孫中山校訂實業計劃英文原稿,並兼任江蘇省教育會理事。1919年初,任新教育共進社出版之《新教育》月刊主编; 同年7月中旬,代理北京大學校務,要求學生“一心盡瘁學術”; 9月任北大教育學教授兼總務長。1920年10月,蔡元培赴歐美考察教育,再次委托代理校長。1923年1月,蔡元培辭職,代理北大校長職務。1927年5月,任浙江省政務委員會委員兼教育廳廳長,同時兼任浙江政治分會秘書長;6月任第三中山大學 (不久改為浙江大學) 校長; 7月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1928年10月,繼蔡元培任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 10月大學院改為教育部後,任部長。1929年1月,派為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1930年10月,辭教育部長職務; 同年12月,任北京大學校長。1932年任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1933年4月,被聘為全國航空建設會委員; 6月任華北戰區救濟委員會委員。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平津淪陷,北大與清華、南開合组為臨時大學 (後改稱西南聯合大學),任該校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1939年9月,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監察會監察。1941年7月,兼任紅十字會中国總會會長。1943年4月,派為中央訓練團教育委員會委員。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届中央監察委員; 6月任行政院秘書長。1946年6月,兼任最高經濟委員會委員。10月任行政院绥靖區政務委員會委員。1947年2月,任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第三届委員; 4月任國民政府委員。1948年8月,任行政院善後事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委員; 同年10月,任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主任委員。1949年遷廣州;10月去臺灣。1958年任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1964年6月18日在臺灣病逝。終年78歲。著有《中國教育原理》、《西潮》 (英文)、《新潮》、《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