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董顯光 |
释义 | 董顯光1887——1971浙江寧波人,1887年 (清光緒十三年) 生。7歲入私塾。10歲務農,旋重返私塾。1899年舉家遷滬,入中西書院。次年轉入清心中學。1905年轉入民立中學,因父病逝辍學,接受浙江奉化龍津中學堂邀請,擔任英文和數學教員。1907年辭去中學教職,赴上海,在商務印書館工作,協助經理寫英文信兼主管承製銅板等。1909年1月,赴美國留學,入密蘇里州肯薩斯城巴克學院半工半讀,後轉學密蘇里新聞學院,一年後獲學士學位。1912年赴紐約,入哥倫比亞大學帕利策新聞學院繼续學習。1913年春,返國回上海,經孫中山介紹,在英文日報《中國共和報》擔任副編輯,並受聘爲英文報《北京日報》主筆,1915年去職。嗣入全國煤油礦事務總署任英文秘書,後隨熊希齡轉入順直省任水利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政府交通部參事、交通總長秘書,並兼任《密勒氏評論報》副編輯。其間,被借調赴美工作十月,同時兼任《北京日報》駐華盛頓記者。1925年在天津辦《庸報》,自任發行人、主筆、編輯、記者兼廣告經理。1929年夏,受聘至上海任英文《大陸報》總經理兼總編輯; 同年11月,隨海軍上將杜錫珪出國考察,任考察團秘書長。193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35年辭《大陸報》職務,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上海辦事處檢查外國新聞電訊檢查員。1937年10月,任軍事委員會第五部副部長,主管國際宣傳。不久,宣傳業務併入黨務系統,改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1938年底赴重慶,在巴縣中學設立國際宣傳處,任外長,發行英文《戰時中國》月刊,並先後在香港、紐約、新加坡、仰光、加爾各答、倫敦、舊金山、芝加哥、華盛頓、巴黎、蒙特雷以及國内昆明等地設立辦事處。1942年隨蔣介石夫婦訪問印度和緬甸; 11月又隨宋美齡赴美就醫。1943年歸國後,又作爲蔣介石隨員出席開羅會議。1945年5月,當選爲國民黨第六届中央執行委員。1947年5月,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新聞局局長。1948年12月,辭新聞局局長職務。1949年去臺灣,任蔣介石辦公室宣傳組組長。1951年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兼臺北《中央日報》董事長。1952年5月,任駐日本“大使”。1956年5月,調任駐美國“大使”。1958年7月卸任。1971年1月10日在美國病逝。終年84歲。著有《中日關係》、《一個中國農夫的自述》、《日笑録》、《萬年長青》、《中國和世界報刊》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