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召陵之盟
释义

召陵之盟 

齐桓公纠集众诸侯与楚国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订立的盟约。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曹、郑、许八国军队,在讨伐楚国附庸蔡取得胜利之后,乘势进军楚境,讨伐楚国,责问楚国不向周王进贡及当年致使周昭王南征不返的罪过。楚成王为避其锋芒,派屈完为使者,到众诸侯军中讲和。齐桓公陈兵召陵,向屈完炫耀武力,企图迫使楚国就范。屈完不亢不卑,表示只能服从齐桓公的“德”,如果一定要诉诸武力的话,“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将坚持自卫战争。齐桓公见无隙可乘,许和而罢,双方在召陵订立盟约。通过这次盟会,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实际上得到确认。

召陵之盟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等八国军队一举打败了依附于楚的蔡国,接着挥师南进,兵临楚。楚见中原军队阵营强大,不敢应战。楚君问桓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没等桓公回答,管仲就抢先质问道:“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覆,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当时齐桓公把诸侯之军排列成作战队形,与楚大夫屈完一同观阅,显示军威。楚王不向周王室纳贡,连周天子对此也无可奈何,而齐桓公则大兵压其境,当面责问他,确实具有霸主的威严。当时楚尽管由于有屈完的机智对答才保住了面子,但其主动向齐求和还是表明了他们的畏惧,所以才与北方联军在召陵(今河南省偃城县东)会盟修好。齐桓公的这次南征,虽未与楚军正式交锋,但对楚国还是起到了一种震慑作用,因此抑制了其北进的势头。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