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胡汉民 | |||||||||||||||||||||||||||||||||||||||||||||||||||||||||||||||||||||||||||||||||||||||||||||||||||||||||||||||||||||
释义 | 胡汉民1879—1936广东番禺(今广州)人 胡汉民1879—1936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国民政府官员。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人。二十一岁中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后入法政大学速成法政所。1905年秋参加同盟会,任评议部议员、书记部书记、《民报》编辑,撰文与改良派论战。所写《民报之六大主义》,对同盟会纲领有所阐发。1907年随孙中山到越南河内设立机关,策划滇、桂、粤边境起义,负责筹饷运械。宣统元年(1909年)10月,任同盟会南方支部(设香港)支部长,参与策划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次年黄花岗起义时,任统筹部秘书课课长。武昌起义后,11月9日广东独立,被推为都督。翌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长。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胡回任广东都督,并任同盟会广东支部长。1913年“宋案”发生后,对袁世凯不满,但只求法律解决,不与袁公开对抗。不久,袁解除其职务,调为西藏宣抚使。1914年7月,任中华革命党政治部长,主编《民国》杂志。1916年在上海参与反袁活动。次年在广州任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长。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上海参与创办《建设》杂志,同情、支持学生运动。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胡任总参议。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民党实行改组,胡暗中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右派首领。孙中山率军赴韶关时,他代行大元帅职权,兼广东省长。孙中山逝世后,与邹鲁等进一步结合,企图改变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久因与刺杀廖仲恺的主谋朱卓文有联系而被逐出广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策划反共清党。后因与蒋介石有矛盾,于1931年2月被蒋囚禁于南京。不久获释回广州,参加反蒋活动。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次年病死于广州。 胡汉民
胡汉民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