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胡愈之 | |||||||||||||||||||||||||||||||||||||||||||||||||||
释义 | 胡愈之1896—1986浙江上虞人 胡愈之
胡愈之
胡愈之1896——1986浙江上虞人,1896年 (清光緒二十二年) 生。幼年入私塾。1911年後,相繼在紹興府中學和杭州英文專科學校求學。1914年考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五卅運動時,參與編輯出版《公理日報》。1928年赴法國留學,入巴黎大學,並作爲《東方雜誌》 特約記者,撰寫 《巴黎通訊》。1931年回國,與鄒韜奮等共同主持《生活週刊》,創辦《世界知識》。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主編《東方雜誌》; 同年年底,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3年初,因《東方雜誌》刊出“新年的夢想”徵文特輯,受到幹涉,辭職; 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4年創辦和主編 《世界知識》。1935年,參加發起组織救國會工作。1937年初,創辦《月報》; 八一三抗戰後,组織復社,編輯出版《西行漫記》和《魯迅全集》,後又组織國際新聞社。發行中英文新聞稿,對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進行宣傳。1938年赴武漢,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第五處處長,負責宣傳工作。武漢撤退後,曾赴重慶幫助生活書店制訂出版計劃。1939年初,赴桂林,創辦文化供應社,出版宣傳抗戰書刊。1940年赴新加坡,任《南洋商報》编輯主任。1942年日軍侵入新加坡後,匿居印尼蘇門答臘原始森林裏,過流亡生活。1945年抗戰勝利後,回新加坡,先後創辦《風下》週刊和《南僑日報》。1946年1月,任中國民主同盟新加坡支部委員。1949年3月,由新加坡經香港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光明日報》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總署署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同盟秘書長、副主席、代主席,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中國語言學會顧問等職。1986年1月16日逝世。終年90歲。著有《國際語的理想與現實》、《世界語四十年》、《新文字運動的危機》、《世界語與中國文字的改革》、《“五四”與文字改革》等。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