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石虎
释义

石虎295—349

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君。公元334—349年在位。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石勒侄。字季龙。虎作战凶悍,二十余年中,攻占十三州,深得勒宠信。曾任魏郡太守、单于元辅、侍中、太尉、守尚书令等职。建平四年(333年)石勒死,子弘继位。延熙三年(335年)虎废弘自立,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在位十五年,以残暴著称。在与东晋、前燕、前凉作战中,“降城陷垒,不复断别善恶,坑斩仕女,尟(同‘鲜’)有遗类” (《晋书·石季龙载记》)。为进攻东晋、慕容皝和张骏,命令“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征兵一百余万人。并规定农民出车一辆,牛二头,米各十五斛,绢各十匹,不照办或办不齐备者全部处斩。又征调民夫数十万大修宫室,夺民女三、四万人充实后宫。刑罚苛酷,并废许多耕地为猎场。其暴政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先后发生侯子光、李弘、梁犊等人领导的起义,后赵政权在起义打击下逐渐瓦解。

石虎

在争议中前行——记中年画家石虎 李绪萱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5月3—7日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