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三材
释义 三材亦作“三才”。中国古代科学与哲学用语。指天、地、人,又指天道、地道、人道。早在周代,三材思想就已经萌芽。《周礼·冬官·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后荀子也说:“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王霸》)这些论述都包含了三材思想的雏形。《易传》明确提出三材思想。《易传·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易传·说卦》:“立天之道说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材而两之。”《吕氏春秋》也有相同的思想。《吕氏春秋·序意》:“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东汉王符有所发挥:“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三才异务,相待而成。”(《潜夫论·本训篇》)北宋张载则认为:“易一物而三才备:阴阳气也,而谓之天;刚柔质也,而谓之地;仁义德也,而谓之人。”(《横渠易说·说卦》)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