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白崇禧 | |||||||||||||||||||||||||||||||||||||||||||||||||||||||||
释义 | 白崇禧1893,一说1894—1966回族,广西桂林人 白崇禧1893—1966国民党桂系将领。字健生,广西临桂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24年任“定桂讨贼联军”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同年底该军改称广西绥靖督办公署,任督办公署参谋长。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谋长、总司令部副参谋长、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后在上海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继任西征军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失败后,在广西任“护党救国军”前敌总指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期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军训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先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部长,后任华中军政长官,盘据华南。1950年逃往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白崇禧
白崇禧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廣西桂林人,回族,1893年 (清光緒十九年) 生,幼年入陸軍小學,後入陸軍預備學校,繼考入保定軍官學校 (第三期),畢業後,返廣西,入馬曉軍營任排長,部隊擴編後任支隊長,兼參謀長,未幾升營長,192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曾赴廣州會見孫中山,陳獻統一兩廣方策。嗣受命爲廣西討賊軍參謀長,驅除陸榮廷、沈鴻英部,统一廣西。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參謀長兼第二旅旅長。北伐戰争開始後,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1927年初,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攻占上海後兼任淞滬警備司令,4月任江蘇省政務委員會委員; 7月任廣西省政府委員; 8月寧漢合作,被選爲特别委員會委員。1928年任國民政府委員,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兼新編第十三軍軍長,北平政治分會委員,旋因病辭職。1929年春,蔣桂戰争桂系失敗後,潛赴廣西,任第四集團軍副司令,兼第十五軍軍長,廣西省政府委員,廣西經濟委員會委員,湘桂黔邊區“剿匪”副司令。1931年12月,當選爲國民黨第四届中央執行委員。1935年11月,當選爲國民黨第五届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7月,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兼主席,9月任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任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1938年2月,任國民政府軍訓部部長,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務委員,兼廣西綏靖副主任,桂林行營主任,航空委員會委員,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中國宗教聯誼會常務委員,軍事委員會校閱委員會主任委員,海軍軍官考選委員會主任委員,代參謀總長,代陸軍總司令等職。1945年5月,當選爲國民黨第六届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1946年5月,任國防部部長; 10月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並爲國大代表主席團成員; 同月,派兼任行政院綏靖區政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47年4月,兼任國防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同月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1948年任行憲國民大會代表; 5月任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華中“剿匪”總司令。1949年底去臺灣,改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66年12月2日病逝。終年73歲。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