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南面官
释义
南面官辽官类名。太祖时,置总知汉儿司事、政事令、中书令、尚书、仆射等官。太宗时,得后晋十六州,方州方镇之官趋于完备。世宗天禄元年(947),分置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北面、南面两类官制的称呼正式出现。圣宗统和二十二年(1004)十二月辽、宋媾和之后,南面朝官和南面京官逐渐增加。南面官制模仿唐代官制而有所变通,又称“汉制”。《辽史·百官志》:“以汉制待汉人。”南面官为治理州县、掌管财赋及分领汉军而设,分为朝官、宫官、京官、军官、方州官、大蕃府官、财赋官、分司官、边防官等,多以汉人充任,但朝官和宫官也任用契丹人。参见“北面官”。

南面官 

辽朝统治汉人的政治机构。耶律德光时,中央机构分设北面官和南面官。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史·百官志》),官员多用汉人,杂以契丹贵族。南面官仿照唐制,兼采后晋和宋制,设有三省、六部、台、院、寺、监;外设节度使、观察使、防御史、团练使等。机构庞杂,但职简权轻,不能与北面官相比。南面官的官职常因人因事而设,时有增损,十分紊乱。近年出土的辽代墓志所记官职,多为《辽史》所不见。
相关词:
  • 北南面官制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