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南轩易说》南宋张栻(号南轩)撰。认为太极是万物的本原,“夫自太极既判,两仪肇焉。故阖户之坤所以包括万物而得阴也, 户之乾所以敷生万物而得阳也”(卷一)。太极是涵盖天、地、人的主宰,“易有太极者,函三为一,此中也。如立天之道曰阴曰阳,而太极及阴阳之中者乎;立地之道曰柔曰刚,而太极乃刚柔之中者乎;立人之道曰仁曰义,而太极乃仁义之中者乎。此太极函三为一,乃皇极之中道也”(同上)。它是一种精神实体,“其覆载范围之中可得而见者谓之象”(同上)。理既是宇宙本体的天理,又是万物自然之规律,“万物之理,尺蠖龙蛇委形之自然,初无思虑也”(卷二)“天地之理有聚有散,惟顺以说故聚也。有往有来,惟聚而升故不来也”(卷五)。“道散而有一,以至万,则万物皆出于一”(卷二)。“道不离形,特形而上者也”(卷一)。认为道器统一,器先而道后。“形而上者之道托于器而后行,形而下者之器得其道而无弊”(卷一)。这与朱熹的“离乎形器,则谓之道”(《朱子语类》卷七十五)的观点相异。有《四库全书》三卷本,《枕碧楼丛书》五卷本,又称《南轩先生张侍讲易说》,有明抄本,藏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