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应伟 |
释义 | 王应伟(1877—1964)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硕甫,一作硕辅。王大珩父,顾颉刚姨夫。工诗能文,精语法,尤喜古算学,曾任塾师及广东潮州某中学算学教员。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物理学校数学科,获学士学位。曾供职于东京中央气象台。1915 年任吉林一中教员,次年任教育部北京中央观象台技士。1917 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1920 年被教育部派为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1922 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天文学会。后任磁力科技正、气象科科长,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并负责编辑《观象丛报》,发表《降水论》《太阳系行星之视运动》《观测水平地磁力之公式》等论文。后加入朴社,成为中国科学社天文股成员,中国气象学会理事、编辑委员。1929 年受聘任青岛观象台气象地震科科长,曾兼任天文磁力科科长,主编《青岛观象月报》,并在青岛大学兼课。1931 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地震学专著《近世地震学》。1936 年被聘为国立编译馆气象学名词审查委员。抗战爆发后隐居北平。1948 年当选吴县旅平同乡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精通英、德、日三国文字。学贯中西,治学严谨,为中国近代气象、天文、地磁、地震等学科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于中国古天文及历书释义尤有创获。曾参撰《中国天文学史》。与黄邦柱译《三角之部平面》。编著《实用国语文法》《微积分》《女子代数教科书》等。另著有《语法论》《中国古历通解》等。弟子有陈展云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