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安石
释义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少好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敏捷,作文一挥而就,深得欧阳修赏识。庆历年间中进士,初任淮南判官。知鄞县时修建堤堰陂塘等水利工程;以官谷低利贷与农民,避免农民受高利盘剥。嘉祐三年(1058年)任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提出理财方针: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因冒犯权贵,于母死归家后,屡召皆辞不赴职。至神宗即位后,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甚受宠信。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为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实行改革。他先后推行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募役、市易、方田均税、置将、保甲、保马等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但因新法触动官僚豪绅大地主的利益而遭到激烈反对,于熙宁七年和九年先后两次罢相,变法失败。元丰二年(1079年)复拜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封荆国公,后世称王荆公。在哲学上是唯物主义者,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即元气),道分阴阳,再产生水、火、木、金、土等五种物质形态,五行的变化形成万事万物。他很强调事物的变化,以为“天文之变无穷,人事之变无已。”在解释“除”字时说,“除,有阴有阳,新故相除者,天也;有处有辩,新故相除者,人也。”他以这种“新故相除”的辩证思想处理当时的社会政治,便促成他变法革新,并能勇敢地反对保守派,大胆宣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善长诗文,主张文学应“有补于世”,故散文多为政治与学术论文,笔力峭拔,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简洁,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刚健清新,内容广泛,成就更高于文;其词亦有佳作如《桂枝香》等,一洗五代绮靡之旧习。著作多已散佚,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