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南方士族叛乱 |
释义 | 南方士族叛乱西晋末年,中原大乱,大批士民渡江南下。其中许多北方世家大族虽为羁旅,却保持了原有的政治优势,多居朝中显位,江东士族不但没有政治上的实权,而且往往受某些北方士人的轻视。因此,南北士族的矛盾日益加深。有“三定江南”功勋的南方士人周玘曾欲起兵反叛,谋泄未果,忧愤而死。其子周勰继承父亲遗志,继续谋乱。他与吴兴郡功曹徐馥密谋后,决定由徐馥在建兴二年(314)矫称叔父周札之命,纠合徒众,以讨北方士人代表王导、刁协为号召。事发后,南方世族纷纷附和,勰族兄周续在义兴(治所在阳羡,今江苏宜兴)起兵,吴后主孙皓的族人孙弼亦在广德(今安徽广德西南)起兵响应。徐馥聚众数千,杀吴兴太守袁琇,欲奉周札为主。周札惧,向义兴太守孔侃告密。周勰知叔父不肯参与反叛,没敢发兵。徐馥部下见形势危急,杀徐馥。孙弼亦被宣城太守陶猷攻杀。叛乱失败。琅邪王司马睿因周氏是江东望族,为吴人所推崇,为避免进一步激化南北士民矛盾,没有追究周勰之罪,表面上仍象以前一样对待他。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