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任叔
释义

王任叔1901—1972

浙江奉化人
中共党员,国民党员。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机要科秘书,新加坡南侨师范学校校长,中共统战部第二处副处长等职。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驻印尼全权大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中联部东南亚研究所编辑室主任等职。著有《文学论稿》、《巴人小说选》、《巴人杂文选》、《印尼散记》、《旅广手记》、《论人情》等。
原名:王志祈
谱名:运镗
乳名:和尚、朝伦
学名:子虔
字:任叔、碧珊
号:愚庵
官名:士侠
笔名:巴人、一夫、一平、一民、一如、一志、一鸣、八戒、九戒、十戒、三藏、下里人、下里巴人、大成、大远、万流、山巴佬、门外汉、之逸、小民、小D、飞矢、子明、马前卒、王子虔、王宁、王洛华、王淑明、天地、无、无邪、无咎、无疾、木石、不平、巨川、壬生、仁、仁莉、公度、公辅、文、文风、文思(一说为文恩)、文逸、文群、方生、方光明、方舟、方直、方明、方度、火山舞客、巴、巴克、巴洛、孔乙己、未平、未迅、古柏、石矢、平一、田馨、只眼、矢羿、白石、白屋、包菲的、宁人、司空见怪、臣川、西林、东胥、夷羿、乔仑、任、任士、任叔、华、华沙、伊人、伊登、后羿、行者、庄师宗、米平、羽公、韧生、赤空、芦声、劳人、苏文、村士、克宁、坚生、但丁、岛民、弃疾、沙凫、阿三、阿大、阿木、阿Q、忍士、忍夫、忍言、劲风、若天、若夫、若木、若水、若因、若华、若冰、若男、若沙、若赛、枫、直夫、直逸、拓堂、拙堂、非鲁门、叔、尚父、尚文、国忠、罗化、知屋、季裔、性纯、净沙、忍士、忍夫、忍言、屈未平、屈米平、屈米米、屈轶、屈逸、赵冷、荆生、某生者、南木、轶夫、轶民、思汉、思华、思远、思陆、思弥、思敏、独木、钟裔、美恩、美逸、美懿、洛、洛华、净沙、既激、胥、羿矢、莉、破晓、损郎、哲人、晓角、铁夫、铁民、健锋、疾奴、疾首、唐民、唐明、唐荪、唐僧、剡川野客、难士、基冬、黄伯昂、黄裔、萧公权、萧庄、萧扬、菰莆、梦蝶、晦庵、晦庵和尚、野夫、唯士、敏书、逸、逸士、逸凡、逸夫、逸生、康荪、章钺、斯文、落石、落雁、朝、朝伦、毁堂、编者、路人、简文、新吾、静堂、碧三女士、碧珊、碧珊女士、霁楼、管柏已、燕市歌者、霖霖、穆子沁、懿、W、ZS
化名:何秀生

王任叔1900—1972

文学理论家。原名朝伦,笔名巴人,浙江奉化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投身新文化运动。1924年与冯三昧等在奉化成立“剡社”,出版《新奉化》杂志,宣布除旧布新,并创办奉化中学。1925年参加革命。1927年初到广州担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处秘书,“四·一二”政变后在宁波被捕,经保释出狱。旋赴上海等地从事文化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文化战线的统战工作,曾参加发起组织“左翼作家联盟”,帮助编辑《鲁迅全集》,并和胡愈之、陈望道等主持社会科学讲习所,举办文学讲座,培养青年的革命精神。建国后,曾任中国首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等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致精神分裂而逝。其人以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见知于世。著作有《文学初步》、《文学论稿》、《邻人们》、《遵命集》、《鲁迅的小说》等。

王任叔

怀念任叔
忆任叔同志
王任叔(1901—1972)
许 杰
陆 诒
京 声 溪 泉
文艺报1987年1月10日
新文学史料1991年3期
新中国名人录第340页

王任叔1901——1972

原名志祈,字碧珊,筆名巴八、趙冷、屈軼、八戒、行者、馬前卒,浙江奉化人,1901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 生。幼年在寧波讀書。1919年5月,任寧波學生聯合會執行委員會秘書。1920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四師範。1921年春,應聘為星蔭小學教員; 秋,任普迪小學教員,又與唐性天等組織雪花社。1923年在奉化參加青年組織剡社。其後又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初,任松林高等小學教務主任; 夏,參加中國共產黨,復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國民黨; 同年10月,任寧波《四明日報》編輯,并主编《四明日報》副刊《文學》。1925年辭編輯職務; 秋,任奉化縣立初級中學教務主任。同時將《剡社》半月刊改爲《新奉化》月刊,任主編。1926年6月,因撰文批評奉化自治會,被通輯; 7月赴廣州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科秘書。旋任總司令部廣東省留守處秘書。1927年3月,辭職赴滬; 4月返寧波,任中共寧波地委宣傳委員,旋任上虞春暉中學教員。1928年8月,與友人在上海創辦山西出版社,主編《山雨》半月刊,未幾停刊。1929年赴日本。次年回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1年任海員總工會黨團委員。1932年任武漢漢江中學教員。1933年至1935年春,任國民政府交通部科員。同年返上海,常為《申報》副刊《自由談》撰稿。1936年初左聯解散; 同年6月,加入中國文藝家協會。抗日戰争爆發後,在上海加入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從事抗日活動和寫作,先後編輯《每日譯報》、《譯報週刊》、《譯報》副刊《大家談》和《申報》副刊《自由談》,並與許廣平共同主持《魯迅全集》編輯工作。1939年11月,與唐韜等在上海合辦《魯迅風》週刊; 同年與鄭振鐸等主編《大時代文藝叢書》,後繼胡愈之、陳望道、鄭振鐸等之後,主持社會科學講習所,舉辦文學講座。1941年赴香港; 7月轉往新加坡,任南僑師範學校校長,並為胡愈之主編《南洋商報》; 12月協助胡愈之開展華僑文化工作。太平洋戰争爆發後,避居蘇門答臘鄉間,仍繼續地下抗日工作。1947年10月,因從事政治活動,被荷蘭當局驅逐回香港,任職於中國共產黨港澳工委外事組;不久赴解放區,任中共中央統戰部第二處副處長。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1950年8月,任駐印度尼西亞首任全權大使。1952年兼外交政策委員會委員。1953年免駐印尼大使職,改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1954年任中國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委員。1955年3月任作協理事,中國對外文化協會理事; 6月任中印 (印尼) 友好協會理事; 7月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1958年4月,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並歷任人民出版社總編輯、中共黨委書記,中共中央聯絡部東南亞研究所編辑室主任等職務。1972年7月25日在奉化逝世。終年71歲。著有《監獄》、《破屋》、《在没落中》、《流沙》、《皮包和並斗》 (均為短篇小說),《死綫上》、《阿貴流浪記》 (長篇小說) 以及《巴人小說選》、《衝擊》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