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沈恩孚 | ||||||
释义 | 沈恩孚1864—1944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沈恩孚
沈恩孚沈信卿先生传 蒋维乔 民国人物碑传集第353页 沈恩孚1864——1944字信卿, 亦署心磬, 號潮, 江蘇吴縣人,1864年 (清同治三年)生。14歲入縣學,後入上海龍門書院。 1894年甲午科舉人, 旋入寶山縣學堂任教。1904年秋,與夏日璈等東渡日本考察教育,回國後任龍門師範學堂監督。清末,與人在上海創江蘇學務總會。1911年武昌起義,歷任江蘇都督府副民政長,江蘇民政署秘書長。1913年二次革命時,任江蘇教育總會坐辦,全國各省教育會聯合會江蘇代表。1917年9月任湖南省教育廳廳長,未赴任。遂發起中華職業教育社,籌創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負責董理同濟大學,創辦鴻英圖書館。其間,被選爲上海市議會議長,殆逾十年。1944年4月病逝。終年80歲。著有《戊戌讀書記》、《說文部首合體字内未入部首之獨體字考》、《注配字母發音部位位表》、《文字形體學要》、《指字書部首之研究》、《字誼新詮》、《春秋左傳地理今釋》、《春秋左氏傳漢誼》、《二十四史文學叢鈔偶評》、《易學史》、《沈氏藝文志》、《漸盦詩存》、《漸盦文存》等。 沈恩孚(1864—1944)晚清民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乳名青云,字信卿,一字心磬,号渐盦、若婴,雅号齐小白。沈有乾、沈有鼎父。清咸丰末父徙居嘉定。光绪二十年(1894 年)举人。拣选知县,任宝山县学堂总教习。三十年与袁希涛等倡议改母校上海龙门书院为师范学堂,任首任监督。次年参与发起创办江苏学务总会,任调查员。三十二年当选苏州旅沪同乡会会长,任中国图书有限公司编辑所主任。三十四年任江苏教育总会干事,宣统元年(1909 年)兼庶务部书记,主持单级教授练习所。出任苏州公立中学堂校务监督、苏属自治筹办处顾问员,当选苏州城厢自治乙级议员。次年当选上海城厢自治公所议事会议长。三年任江苏巡抚署顾问员,当选江苏省教育会联合会主席,被学部遴选为中央教育会会员、审查员。武昌起义后策动江苏独立,任江苏都督府内务司次长、民政司副长。1912 年为南京临时政府作中华民国临时国歌歌词《五旗共和歌》,任江苏省民政总署一科秘书、民政秘书。次年“二次革命”后辞职,专任江苏教育会驻会干事,兼中华书局董事、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师范教育审查员等,被推为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筹备副主任,参与筹建南京高师。1916 年任江苏省教育会附设小学教员暑期补习学校主任,参与主编《新式小学教科书》及《新式小学教授书》。1917 年与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当选议事员兼基金管理员。兼任同济医工专门学校校董、中华职业学校经济校董,同德、浦东中学校董,东南、暨南、同济大学常务校董,东南大学校董会主席。1922 年任吴淞市政筹备处副主任,兼苏社理事兼研究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附设筹划全国教育费委员会计划部委员、家庭日新会主任、国是会议宪法草拟委员会委员长。次年当选江苏全省公共体育场联合会、江苏教育会艺术研究会会长。1924 年当选上海市议会议长,上海、宝山平民教育促进会董事长,创设甲子社,编纂《人文类辑》。次年当选江苏童子军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乡议事会联合会会长。1929 年被聘为正风大学经学教授。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撰《对日外交痛史》。创办并主持人文社、人文图书馆、鸿英图书馆。1935 年被聘为穆藕初文社特约导师。1937 年任史量才奖学基金团董事会主席、上海文献展览会副会长。抗战爆发后隐居上海。1942 年创办融五讲经会、友孔聚学会。次年被推为中国孔圣学会会长。一生行事以“不苟”两字自勉勉人,卒谥勤毅先生。嗜藏古瓷器、字画,工行、楷书。精经学,治小学,深于《易经》训诂考证。曾与马相伯发起千龄集,唱和诗作汇编刊行。编著《国文自修书辑要》《卫生学要义》。著有《易学史》《春秋地名考释》《瓷录》《书画录》《渐盦东游记》《沈信卿先生文集》等。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