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沈体兰 | ||||||
释义 | 沈体兰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沈体兰逝世 解放日报1976年7月2日 沈体兰
沈体兰(1899—1976)近现代吴江(今江苏苏州)盛泽人,徙籍吴县周庄(今属江苏昆山)。名天籁,以字行,一字流芳。沈中坚孙,沈廷镛堂侄,金祖泽婿,金芸妹夫。1918 年毕业于东吴大学高中部,考取东吴大学理科学化学。后参加五四运动,曾任东吴大学学生会章程起草会中文书记,苏州学生联合会总部会计、会长,校基督教青年会会长、东吴学报社社长等。1922 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任上海青年会书报部干事,加入新南社。1925 年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学校组干事,兼东吴大学上海同学会编辑部干事,参加五卅运动,当选上海世界学会常委。1927 年与吴耀宗等在南京发起成立基督教学生运动筹委会,次年赴印度讲学,并代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出席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大会,后任英国牛津大学教育研究员讲座,获研究员学位。1931 年与艾思奇、章乃器等创办上海青年会读书会,历任私立麦伦中学教务主任、代理校长,次年任校长,兼任基督教上海学生联合会顾问、中华民生改进社书记。又参加上海抗日救国十人团、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与李公朴等结时社、东北社,宣传抗日救亡。1935 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与吴耀宗等基督教著名人士联名发表《对时局的宣言》,次年当选上海各界救国会、国难教育社理事,上海市国民军事教育协进会副主委等。1937 年中日淞沪会战爆发后,兼任上海市战时普及教育服务团理事、学生救济委员会主席。次年参与组织复社及出版《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工作,当选保卫中国大同盟委员、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际委员会副主席,华东基督教教育协会副会长,后任会长。1940 年兼任公共租界工部局特别教育委员。1942 年以校董任内迁的东吴大学文学院院长、代校长。1944 年任成都燕京大学校务委员会秘书长,又兼成都学生救济委员会主席,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与吴耀宗、丁光训等发起中国基督教民主研究会。1946 年复任麦伦中学校长,兼圣约翰大学教授,与张志让等发起组织上海市大学教授联谊会,又与沈钧儒等筹建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次年与马寅初、孙起孟等发起成立上海市教育界人权保障会,当选中国福利基金会执行委员。1949 年初当选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出任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副秘书长,参加开国大典。后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上海市体委主任等。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人民代表,民盟中央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常委等。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