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汪敬熙
释义

汪敬熙1897—1968

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心理学家,生理学家。是我国最早白话短篇小说作者之一。1934年起任中央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1947年去联合国文教组任职。五十年代,在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从事生理学研究。后去台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国防医学院”客座教授。
字:缉斋

汪敬熙

悼念汪敬熙先生
悼汪敬熙先生
汪敬熙(1897—1968)
陈省身
李书华
*传记文学1968年13卷4期
*传记文学1968年13卷6期
*传记文学1974年24卷4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86页
汪敬熙
汪敬熙
李立明
阿英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158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12页

汪敬熙1897——1968

字緝齋,江蘇吴縣人,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生。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在校期間,參加新潮社,鼓吹新文化運動。1920年赴美國留學,入霍普斯金大學研究心理學與生理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次年回國,歷任河南省立中州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北京大學教授。1934年起任中央研究院心理學研究所所長。1947年應聯合國文教組織之聘,携眷至巴黎,擔任自然科學國際科學合作組主任。1948年4月,被選爲中央研究院院士。1954年赴美國,在霍普斯金大學研究,隨後至威斯康辛大學繼續生理學研究。1968年6月20日在美國威斯康辛州邁迪生城病逝。終年71歲。著有《科學方法漫談》、《行爲之生理的分析》、《出汗的神經管制》等。

汪敬熙(1897—1968)

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占籍杭县(今浙江杭州),改籍历城(今山东济南)。字缉斋,一作戢哉,笔名K. S 等。191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获法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参与发起新潮社,兼任《新青年》《新潮》杂志编辑与撰述,创作新诗《方入水的船》及白话文小说《雪夜》等,为鼓吹新文化干将。毕业后供职于校图书馆。1920 年为穆藕初选送赴美国留学,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心理学与生理学,1923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译海涅诗两首经同学好友俞平伯润饰发表于《诗》月刊。次年任河南中州大学教育学系首任系主任、心理学教授。1925 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雪夜》。次年赴美国巴尔的摩作研究,1927 年归国后,主持筹建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及心理学研究所,兼任系、所主任,创建中国首个神经生理学实验室,并在民俗学传习班主讲《心理学与民俗学》,兼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员、研究员。1929 年当选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中国生理学会理事,被教育部派为出席国际生理学会代表。次年发表英文论文《皮肤电反射和情绪测量》,开中国研究皮肤电反射之先声。1931 年任北京大学教育学系心理学教授、心理学系首任系主任,创建心理学实验室。次年在《清华周刊》发表《生理电学在心理学上之应用》,1933 年在《独立评论》杂志发表《中国心理学的将来》,提出研究的重点与方向。次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参与审定国立编译馆心理学名词,主持开展动物心理、生理心理学及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拓展皮肤电反射研究。1939 年当选中央研究院评议会评议员,1942 年兼任中央研究院《学术汇刊》编委。1944 年曾被派赴美国讲学,出版专著《行为之生理分析》。1946 年兼任中央研究院代理总干事,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筹备委员会之教育委员会会议,出任北京大学动物学系主任,兼医学院预科主任,次年兼任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选举筹委会生物组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1948 年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赴巴黎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工作,任自然科学国际科学合作组主任。1954 年起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任教,后因病抑郁自尽。长期致力于生理心理学研究,在白鼠活动与性周期的关系、皮肤电反射、两栖类胚胎行为等方面学术成就丰硕,是中国生理心理科学主要开拓人和奠基者之一。数学、语言有天赋,精通英、德、法文,文笔简洁动人。另著有《科学方法漫谈》《汗腺分泌的神经调节》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