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十煇
释义 十煇古代天文学用语,指太阳周围的十种光气。《周礼·春官·眡祲氏》:“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这十煇是:一曰祲,谓阴阳五色之气,浸淫相侵;或曰,抱珥背璚之属,如虹而短是也。二曰象,谓云气成形,象如赤乌,夹日以飞之类。三曰,日傍气,刺日,形如童子所佩之。四曰监,谓云气临在日上也。五曰闇,谓日月食。六曰瞢,谓日瞢瞢不光明也。七曰弥,谓白虹弥天而贯日也。八曰叙,谓气若山而在日上;或曰,冠珥背璚,重叠次序,在于日旁。九曰𬯀,谓晕气也,或曰虹,《诗经·蝃𬟽》所谓“朝𬯀于西”者也。十曰想,谓气五色有形似人或物,可使人想像者也,青饥,赤兵,白丧,黑忧,黄熟。或曰:想,思也。赤气为人狩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凶也。也有以太阳周围的大气光学现象释十煇者。祲指由折射造成的彩色晕;象指太阳左右两个假日并出;指位于太阳旁的、背向太阳的晕;监指太阳上方的晕;闇指日、月食;瞢指沙漠或雾使日月无光;弥指白虹弥天,贯日而过的晕;叙指晕弧在日周有次序地成套出现的晕;𬯀指彩虹;想指海市蜃楼。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