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段祺瑞 | ||||||||||||||||||||||||||||||||||||||||||||||||||||||||||||||||||
释义 |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人 段祺瑞1865—1936皖系军阀首领。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其祖父段佩为淮军统领,自幼随祖父读书。光绪十一年(1885)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1889年由李鸿章派赴德国,在克虏伯炮厂实习。1896年在袁世凯所建天津小站陆军任炮队统带兼随营学堂监督。1899年,随袁赴山东镇压义和团。1901年任北洋军政司参谋处总办,负责编练北洋常备军。1903年,任练兵处军令司正使,并加副都统衔。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杰”。1905年后,任第四镇统制、河间秋操北军总统、第三镇统制。1906年授福建汀州镇总兵、陆军各学堂督理。宣统元年(1909)改授第六镇统制次年任江北提督加侍郎衔。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以第二军军统率军赴鄂镇压革命。后署湖广总督并任第一军军统兼领湖北前线各军。南北议和时,挟军力拥袁窃国,曾率北洋将领四十六人两次致电清廷,迫清帝退位,“请立共和体制”。袁世凯为总统后,任陆军总长。1913年,代理国务总理,镇压二次革命。此后署理湖北都督,兼领河南都督,镇压白朗军。1914年,为袁所忌,称病辞职。1916年袁世凯取消帝制后,出任参谋总长、代国务卿兼陆军总长。袁死后,黎元洪任总统,他任国务总理,掌握北京政府大权,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成为皖系军阀首领,极力推行武力统一全国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力主对德“宣战”被黎元洪解职,旋利用张勋复辟赶走黎元洪,又在马厂誓师讨伐张勋,以“再造共和”自命,继续掌握政权,乘机扩大皖系军队,并网罗皖系政客,组成安福俱乐部,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与旧国会。还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名,向日本借外债,出卖主权,仅龟原西三经办的即有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段乘机发动战争,欲以武力“统一”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出兵镇压,屠杀爱国请愿学生。直系军阀利用群众不满,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击溃皖系主力,段逃居天津日租界。同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段又被抬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但已无实力。1926年曾出兵制造“三·一八”惨案。同年下台。1933年移居上海。1935年任国民政府委员。次年病死。 段祺瑞
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啓瑞,字芝泉,晚號正道居士,安徽合肥人,1865年 (清同治四年) 生。1872年隨祖父讀書軍中。1881年投山東威海軍营爲哨官。1885年入天津武備學堂炮兵科。1889年畢業後,被派到旅順監修炮臺,旋赴德國軍校見習。1890年回國,初任北洋軍械局委員。1891年任威海隨營武備學堂教員。1896年被袁世凱調至小站,協助訓練新建陸軍,任陸軍炮隊統領兼随營炮兵學堂總辦。1901年任武衛右軍學堂總辦。1902年任北洋軍政司參謀處總辦。1903年任練兵處軍令司正使,加副都統銜。1904年7月,署北洋常備軍第二翼翼長。次年2月,調任第四鎮统制。爲河間秋操北軍總統。1906年回任北洋第三鎮統制。兼北洋武備學堂監督; 同年3月,補授福建汀州鎮總兵,並爲北洋保定軍官學堂總辦。以後又任會考陸軍留學生畢業生主試大臣等。1909年12月,調任第六領統制。1910年署江北提督,駐清江浦,加侍郎銜。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被召回北京,任第二軍軍統,署湖廣總督,並任第一軍軍統兼領湖北前綫各軍。1912年1月,率同42將領電請清廷退位,實行共和; 同年3月至1915年8月任北京政府陸軍部總長。1913年5月 1日至7月 17日暫代國務總理; 同年7月19日至31日代理國務總理; 12月 10日暫代湖北都督。1914年2月至5月,兼領河南都督。1914年6月,授將軍府建威上將軍兼管理將軍府事務。1916年3月23日至4月22日,任參謀本部總長; 同年4月22日任國務卿; 6月23日至1917年5月23日兼陸軍部總長; 6月至1917年5月任國務總理。1917年4月組織督軍團,威脅國會,於同年5月被黎元洪免職; 同年7月至11月任國務總理; 7月至11月代陸軍部總長。1918年3月至10月任國務總理; 同年12月,任參戰督辦,後改爲邊防督辦。1920年自任定國軍總司令,被直系軍隊擊敗去職。1924年12月,被張作霖推爲中華民國臨時執政。1925年召集善後會議。1926年4月,欲聯合奉直打擊國民軍,事泄通電下野,自是退隱天津。1933年移居上海,任國民政府委員,未就職。1936年11月2日病逝。終年71歲。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