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武训 |
释义 | 武训1838—1896清末义学兴办者。山东堂邑(今聊城西)人。原名武士,人称“武豆沫”。出身贫寒,早年作雇工,后以行乞事母,被称为孝丐。三十岁后,以行乞、绩麻和放高利贷所得,陆续置田,仪堂邑、馆陶、临清三处即置地二百多亩。光绪十四年(1888年)同杨树坊合办柳林庄义塾。次年同了证和尚办馆陶杨二庄义塾。1896年同施善政合办临清镇御史巷义塾,然义塾学生多为地主商人子弟。在人民反对封建斗争蜂起,清政府大厦将倾之时,他竭力宣扬封建文化,鼓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曾跪请教师认真授业,勉励学生刻苦读书,使师生互相戒勉,因而得到统治阶级青睐。山东巡抚张曜奖给库银二百两,光绪皇帝授以“义学正”名号,赐给黄马褂和“乐善好施”匾,(一说他没有接受)。1896年卒于临清义学庑下,死后清廷准在国史馆立传并建忠义专祠。辛亥革命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曾赞扬他募款兴学的精神。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