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庭设置太医署和尚药局。太医署又设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儿科)、耳目口齿和角法(炙法)五个专业,每个专业又分医师、针师、按摩师等部分。有药园师、药园生、针工、针生、按摩工、按摩生、咒禁师、咒禁工医师、医工和医生等职称。分工和职称如此之细,说明当时医学研究已经相当深入。
唐永徽三年,医学家孙思邈写成《备急千金要方》,后又写出《千金翼方》作为《备急千金要方》的羽翼。天宝十一年(752),王焘撰成《外合秘要》,书中记载传染病多至廿一门,是我国侧重写传染病的第一部书。成书于841年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治疗骨折和脱臼的专书。它对整复治疗,提出十大步骤,从现代眼光看,也是基本正确的。苏敬等人奉高宗之命编纂的《新修本草》,收药物844种,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订的药典,书中对各种药物作出解述,画出图形。并订正了前人药书中四百多种药物解述的缪误。唐文宗时(827—840),民间医生石公集和高师达利用印度传来的拨金针法专治白内障,当眼白“硬如白玉”时,用针拨去即愈。
唐代土蕃有相当高的医学水平,杰出的藏医学家宇妥原丹贡布(786—911),曾为藏医《医学经典》、《四部经典》作注解。《四部经典》对药性的分析和对一些病症如风、热、痰、背痛、肝病的有效疗法,藏医至今还在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