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楊杰 |
释义 | 楊杰1889——1949字耿光,雲南大理人,1889年(清光緒十四年) 生。幼年在大理讀私塾,後入中學。1905年畢業,考入昆明雲南陸軍武備學堂,旋被保送入保定北洋軍官學堂學習。1911年春,被選送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期炮兵科。參加中國同盟會。武昌起義,回國参加革命,在武昌被推任北伐聯軍總務部次長,不久又回日本續學。1913年畢業回國,初任雲南武衛軍步兵第十團團長,後任貴州騎兵第一團團長,不久,任滇軍第九旅旅長,旋任重慶衛戍司令官,兼四川政務廳廳長,重慶警察廳廳長。翌年春,調回雲南,任彌勒縣縣長。1915年12月,任護國軍第三軍第三梯團第五混成支隊支隊長。後任第四軍參謀長兼第一縱隊司令,轉戰川東。討袁结束後,授陸軍中將。1917年回昆明,任唐繼堯顧問,旋任雲南講武堂教官。1920年入日本陸軍大學,1923年畢業。1924年回國,去瀋陽張作霖部任上校参謀; 12月任國民軍第三軍参謀長。1925年9月,任河南軍官教育團教育長。1926年5月,任国民革命軍第六軍總参議,旋調充第六軍第七師师長。1927年任第六軍副軍長; 同年4月,任第六軍軍長; 同年北伐軍克復南京,任總司令部淮南行营主任兼總預備隊指揮官; 8月第六軍番號改為第十八軍,任軍長; 9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1928年3月,任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兼辦公廳主任; 4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總司令部總參謀長;10月任北平憲兵學校校長。1929年3月,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1月任討唐總指揮,旋又任為洛陽行營主任兼第十軍軍長。1930年2月,任長江要塞總司令; 5月中原大戰爆發,任第二炮兵集團指揮官,旋調任總司令部總參謀長。1931年11月,當選國民黨第四届中央執行委員。1932年1月,任陸軍大學校長。其後蔣介石自任校長,改任教育長。1933年初,任軍政委員會北平分會參謀長,第八軍團總指揮; 9月赴歐洲考察,任歐洲軍事考察團團長。1934年秋歸國,復任陸軍大學教育長; 同年12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次長,仍兼陸大教育長,並兼任防空委員會主任等職。1935年4月,授陸軍中將;11月任國民黨第五届中央執行委員。1937年8月,任蘇聯實業考察團團長; 10月加陸軍上將銜。1938年5月,任駐蘇聯大使。1940年4月離任。返國後,任中央訓練團教官。1944年任中國軍事代表團國長,赴美英等國,考察軍事設施,年底回國,住昆明。1945年5月,任國民黨第六届中央執行委員; 抗戰勝利,住重慶; 同年與譚平山等組織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1947年5月,任國民政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1948年當選為行憲國民大會代表; 同年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1949年6月,被邀爲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届全體會議代表,未及參加會議,於同年9月19日在香港寓所被暗殺身死。終年60歲。著有 《戰争抉要》、《孫子淺釋》、《總司令學》、《國防新論》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