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楊杏佛 |
释义 | 楊杏佛1893——1933原名楊銓,字杏佛,譜名宏甫,江西玉山人,後移居揚州,復遷杭州,1893年 (清光緒十九年) 生。6歲入私塾讀書,後入上海吴淞中國公學。1911年8月,入河北唐山路礦學堂預科,加入中國同盟會; 10月武昌起義,参加革命活動。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總统府秘書處收發组组長; 同年春参加南社;11月赴美國留學,入康乃爾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留學期間,與趙元任等創辦《科學》雜誌。畢業後,又入哈佛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經濟學和統計學。1918年10月,自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國;同年11月,任漢陽鐵廠會計處成本科科長。1920年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東南大學工科主任。1922年與趙元任等發起组織中國科學社,被選為理事,编輯出版《科學》雜志。1924年10月去廣州,任孫中山秘書; 11月随孫中山北上。1925年3月,任孫中山治喪籌備處總幹事。五卅惨案發生後,於6月創辦《民族日報》; 同年9月,参加中国濟難會發起工作,任審查委員。1926年1月,中国国民黨上海特别市黨部執行委員會成立,被選爲執行委員。廣東國民政府成立後,任國民黨中央上海政治分會委員,並參加孫文主義學會上海分會。1927年四一二政變以後,被撤銷国民黨上海市黨部執行委員職務; 同年5月,派為清查整理招商局委員會委員; 10月任大學院教育行政處主任。1928年4月,改大學院為國立中央研究院,任該院總幹事。1929年6月,派為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委員。1931年11月,任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1932年12月,任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籌備委員會總幹事、臨時執行委員會委員。1933年6月18日在上海遭暗殺。年40歲。著有《加里雷倭傳》、《電子略史》、《思想界與中國今日之禍乱》、《代議制與中國之亂源》、《康橋集》、《楊杏佛文存》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