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北魏律
释义
北魏律北魏法律的总称。北魏各朝曾先后七次修定律令,大体承用汉律,并参照魏、晋及南朝各律。(1)道武帝拓跋珪建国后,行典官制、立爵品。又患前代刑网峻密,立即着手制定法律。天兴元年(398)命三公郎王德除其法之酷切于民者,约定科令,大崇简易。(2)太武帝拓跋焘神四年(431)诏司徒崔浩改定律令,因袭汉以来各律,采其宽刑省罚措施,制定三百九十条。(3)正平元年(451),太武帝以刑网太密,犯者更众,令有不便于民者增损之,诏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盗律复旧,加故纵、通情、止舍之法及他罪等,共三百九十一条。(4)文成帝拓跋濬太安四年(458)又增律七十九章。(5)孝文帝元宏留心刑法,以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乃于太和三年(479),诏中书令高闾集中秘官等修改旧文,随例增减,又诏群臣聚议。至五年冬修定新律八百三十二章,对前律作较大修改。(6)太和中改定律令,君臣聚议一堂,考订甚勤,孝文帝参与议定并亲自下笔,于太和十六年(492)四月颁行新律令。(7)宣武帝元恪即位,意在宽政,正始元年(504),诏群臣议定律令。由尚书殿中郎袁翻、门下录事常景、律博士侯坚固等十五人参与修律,撰成《魏律》二十篇,永作通制。其篇名至唐已佚,今可考者有刑名、法例、宫卫律、违制律、户律、厩牧律、擅兴律、贼律、盗律、斗律、系讯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等十五篇。又,北魏各朝律、令并修,但令皆未及颁行,至北齐时已佚。今可考知其篇名者仅有品令、职员令、狱官令等。北魏令大抵沿汉、晋之旧制而增损之。

北魏律 

又称“后魏律”,北魏法典的总称。北魏政权建立者拓跋氏原没有成文法典,建国后,自道武帝天兴元年(398)至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屡次修订律令,主要有以下这些:(1)天兴元年,王德、崔玄伯制订律令;(2)太武帝年间,神䴥四年(431),崔浩定律令390条;正平初(451),胡方回、游雅等人改定律令319条;(3)文成帝初(452),对太武帝年间律令有所损益;(4)孝文帝年间,太和元年(477),高闾负责修改律令,至太和五年(481)完成,共832章;此后,太和十一年(487),十五年(491),十六年(492),律学博士常景等人又考论律令;(5)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尚书殿中郎袁翻、门下录事常景和孙绍、廷尉监张彪等十六人“议定律令”,“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见行于世”(《魏书·刑罚志》)。此后,虽然还有修订,但没有大的变化。宣武帝时期修订的法典有20篇,到唐代亡失。据《唐律疏仪》可知其所存15篇篇目是:刑名律、法例律、宫卫律、违制律、户律、厩牧律、擅兴律、贼律、盗律、斗律、系讯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其内容在刑法原则方面有:八议、官当、老小残疾减罪或免罪、公罪与私罪、再犯加重等;在刑名方面有:死刑(处决方法有擐、枭首、斩、沉渊、门房之诛)、流刑、宫刑、徒刑(有1年到5年之差)、鞭刑(有45、50、60、80、120五等),杖刑(有10、30、50、100四等);在罪名方面有大不敬、不道、不孝、诬罔、杀人掠人、盗窃、隐匿户口以及官吏贪赃枉法等。北魏律主要承用汉律,参酌魏晋南朝各律,并具有鲜卑族民族特色,对后世法律有较大影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