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北门学士 |
释义 | 北门学士唐高宗时,武则天召著作郎元万顷,左史刘祎之等文学之士撰写《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等,计千余卷。为分宰相之权,又使之参决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等。唐制规定,官衙均在宫城之南。这些人不经南衙,于北门出入,故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指唐文士元万顷等五人。《旧唐书·元万顷传》:“时天后讽高宗广召文词之士入禁中修撰,万顷与左史范履冰、苗神客、右史周思茂、胡楚宾咸预其选。……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五人常从皇宫北门出入,故有此称。 北门学士唐乾封后,武后以修撰为名,引文学儒臣径由北门入禁中,密令参议朝政,处理百司表疏,以分宰相之权,时称“北门学士”。知名者有元万顷、刘祎之、苗神客、胡楚宾等,以范履冰、周思茂最蒙亲遇。政事损益,多所参与。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时,俱已死亡。所撰书有《玄览》、《臣轨》、《乐书》、《百僚新诫》、《少阳正范》、《兆人本业》、《列女传》、《垂拱格》等。 北门学士上元二年(675))三月,高宗苦风眩,武后摄知国事,宰相郝处俊谏止之。武后引弘文馆学士等一批人参与修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等工作,并于翰林院草制,密令参决疏奏,以分宰相之权。翰林院在银台之北,他们常从皇宫北门出入,当时称这些人为“北门学士”。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