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桓温 |
释义 | 桓温312—373东晋大将。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晋明帝之婿,袭爵万宁男。初任琅邪太守,累迁至荆州刺史,掌握长江上游兵权。永和四年(348年)出兵灭蜀,进位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为树立威望,获得更高权位,曾多次上书,请求北伐。朝廷为抑制温,遂先后命褚裒(pou)、殷浩北伐,但皆败。永和十年(354年)温第一次北伐,进攻前秦,兵抵关中,当地父老持牛酒相迎,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以军遭挫败,且粮食缺乏,被迫退兵。永和十二年(356年)第二次北伐,攻占洛阳,屡请穆帝还都,但为大族反对。遂修复晋室皇陵,留兵镇守而还。晋位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和四年(369年)第三次北伐,进攻前燕,连战皆捷,到达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因粮尽退军,途中又受挫。太和六年(371年)废海西公,改立简文帝。兵屯姑孰(今安徽当涂),专断朝政,欲夺取帝位,未及实现即病死。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