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北洋通商大臣 |
释义 | 北洋通商大臣晚清官名。简称北洋大臣,前身为三口通商大臣。1861年1月(咸丰十年底)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没三口通商大臣,管理天津、牛庄、登州(后改烟台)三口通商、交涉事务。1870年(同治九年)天津教案后,撤三口通商大臣所有洋务海防事宜均由直隶总督李鸿章兼任,并改称北洋通商大臣加“钦差”名义,北洋大臣例为直隶总督兼职,驻天津。北洋大臣列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但无直接隶属关系,只是所办事项按例皆由总理衙门承转。北洋大臣“掌北洋洋务、海防之政令,丸津海、东海、山海、各关政悉统治焉”。北洋大臣和南北洋大臣的权位按规定是对等的,但由于李鸿章以淮系首领得到清廷倚重,任此职二十八年,参与清政府外交、军事决策,藉机扩张势力,创设北洋海军,兴办军工企业以及铁路、轮船、电报、煤铁、纺织等民用企业,举办各类新式学堂,致使北洋大臣职权不断扩大,而驾于南洋大臣之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成为内受中央依寄,外而表率督抚的要缺。 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天津、牛庄、登州(后改烟台)三口通商事务,最初,由奕訢的得力助手崇厚担任。三口通商大臣从1870年起改称北洋通商大臣,例由直录总督兼任。北洋长期为李鸿章淮系所控制。北洋大臣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辽宁)三省通商、交涉事务。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