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三国时代 | |||||||||||||||||||||||||||||||||||||||||||||||||||||||||||||||||||||||||||
释义 | 三国时代三国的历史共九十年。从公元190年军阀混战开始,到280年晋灭吴统一南方为止。但三国的建立时间,是从220年曹丕称帝开始。 在魏、蜀、吴三个政权正式建立之前,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基本形成。鼎立的三国中,以曹魏最为强大。魏国从220年曹丕称帝,到265年司马炎废掉陈留王曹奂建立西晋共四十六年。曹魏的开创者是曹操,他主要活动在三国政权正式建立之前的军阀混战时期。他消灭了不少军阀势力,统一了北方,注意缓和阶段矛盾,改革东汉以来的弊政,抑制豪强,维护统一,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魏明帝曹叡统治时期(227—239),是魏王朝全盛时期。曹叡政由己出,大权独揽。先后把曹真、司马懿调往关中,抵御蜀国的进攻;用满宠镇守淮南,防备东吴。坚决执行曹操以来的战略防御方针,使敌军进不得战,粮尽必退。使北方免遭战争的蹂躏,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景初二年(238)叡派司马懿扫除了侵扰魏北边的公孙渊父子,把辽东广大地区并入曹魏版图。 曹魏政权统辖十三州,包括司隶、荆州、豫州、青州、兖州、扬州、徐州、凉州、秦州、冀州、幽州、并州、雍州,共九十一郡(《历代疆域表》卷中)。有户六十六万二千四百二十三,人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三国会要》)。 三国时期是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再到短期统一的过程。曹魏政权的建立,结束了汉末的军阀割据混战,统一了北方,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曹魏着手恢复中原残破的社会经济,大兴屯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半个世纪的积蓄,为西晋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另外在文学上,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 自魏明帝曹叡以后,大权旁落,几个皇帝相继成了傀儡,一切均听命于权臣司马氏的摆布。皇帝的无能,再加上司马氏两代人,十几年的悉心经营,剪除政敌。到了265年,曹奂“禅让”,司马炎称帝,已无人反对。从此,仅仅存在了四十六年的曹魏政权,便由司马氏取代,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蜀汉的开创者是刘备。蜀国从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到公元263年司马昭灭汉,历时四十三年。刘备在汉末的军阀混战中起家,赤壁之战以后,先据荆州,后得益州(包括汉中郡)。公元221年,为夺回得而复失的荆州,他亲率大军伐吴,败于猇亭,逃回白帝城病死,后主刘禅继位。蜀汉政权只有益州(南部分设降都督),共二十三郡。领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王隐《蜀记》)。 刘禅昏庸无能,掌握治理国家实权的是大政治家诸葛亮。诸葛亮东和孙吴,南抚夷越,以法从严治蜀治军,且能集思广议,千方百计富国强兵。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从公元228年开始,他亲率大军,先后五次北伐攻魏,直到公元234年病死五丈原,蜀军一直处于攻势地位。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掌政,始对魏采取守势。诸葛亮从严治蜀的经验,堪称后世楷模。其鼓励耕织的政策,促进蜀地的进一步开发。其抚夷政策,密切了边地民族关系。 诸葛亮死后,刘禅宠信宦官黄皓等人,奸佞当道,排斥忠良,政权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大将军姜维又连年伐魏,徒劳无功,人民负担过重,更加速了这个政权的复亡。 东吴的开创者是孙坚。他在汉末的军阀混战中崭露头角,却于公元192年战死。长子孙策继任后,向江东发展势力,草创吴国。公元200年孙策死,其弟孙权继任。孙权继承父兄余业,巩固和壮大了江东政权。公元221年,称臣于魏,被封吴王。公元229年称帝,到公元280年孙皓降晋,历时五十九年。孙吴政权设扬州、荆州、交州三州,共四十三郡。有户五十二万三千,人口二百四十万。(《晋书》卷十四《地理志》) 前期的孙权是个有作为的英主。他继任之后,注意团结父兄旧部,招纳贤士,团结了一批文臣武将,在赤壁、荆州、猇亭等重要战役中,分别打败了曹操和刘备,巩固了政权。为了增强国力,他又平山越,行屯田,发展农业生产,扩大海上交通,在客观上对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开发,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孙权称帝后,越来越专横猜忌,刚愎自用。孙权死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相互攻杀,末帝孙皓更是凶残骄盈,果于杀戮的暴君。广大人民亦不堪奴役和搜刮,纷纷起来反抗。这就进一步动摇了吴的统治,为西晋统一准备了条件。 三国世系表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