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北山
释义 北山《诗经·小雅》篇名。《诗序》认为“《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朱熹亦认为“大夫行役而作此诗”(《诗集传》)。清姚际恒据诗中“偕偕士子”、“大夫不均”之句定为“为士者所作以怨大夫”(《诗经通论》),实得诗旨。当为士子怨恨大夫分配工作劳逸不均之诗。主要反映当时统治者内部之矛盾。共六章,首三章每章六句,末三章每章四句。首言登高望家,因王事勤劳,不得养父母。次述同居王土,同为王臣,何以大夫分配不均,使我独为劳苦。继而揣测不均之故。最后以劳逸、苦乐、善恶、是非,两两相形,连用十二“或”字,成六组对比,充分抒发胸中不平之气。对比之后,全诗戛然而止,结束在情感爆发的最高点。清姚际恒称此诗“‘或’字作十二叠,甚奇。末更无收结,尤奇”(《诗经通论》)。
北山①今指河南洛阳北邙山。《左传》昭公二十二年,“玉田北山”。杜预注:“北山,洛北芒也。”②指关中平原北面诸山。《史记·河渠书》:郑国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③指今新疆天山。《汉书·西域传》:“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循)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④指今北京市北燕山山脉。《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畴自无终(今蓟县),“乃更上西关(约即居庸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⑤指今安徽寿县八公山。《资治通鉴》:梁天监十二年(513)夏五月,寿阳大水入城。将佐劝魏扬州刺史李崇弃寿阳,退保北山,即此。⑥亦为通名,随地而称。如秦岭山脉,古称南山,因对关中而言,但以汉中视之,则为北山。《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赵云射公军,公军坠汉水中死者甚多;诸葛亮《后出师表》:曹操“几败北山”,此即指汉中以北的秦岭诸山。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