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林徽因 | ||||||||||||
释义 | 林徽因1903—1955;女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林徽因
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早年作徽音, 又名寶寶、 徽徽,女,福建閩侯人,1904年 (清光緒三十年) 生。童年隨家遷居北京,後愛好繪畫、雕刻、戲劇。1920年隨父赴英國,在倫敦讀中學兩年。1921年初,结識徐志摩;10月歸國。1923年赴美國留學,入費誠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1927年夏畢業,獲學士學位。後轉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G·P·貝克教授之工作室學習舞臺美術設計,成爲中國第一位在國外學習舞美之學生。1928年3月,在加拿大與梁思成結婚; 8月離歐返國; 9月梁思成任瀋陽東北大學工學院建築系教授兼主任,林任建築系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旋遷居北平,開始與梁思成共同從事中國古代建築之研究。並作實物考察與測繪,其後與作家朱維基、芳信創辦文藝雜誌《緑》。1933年3月,發表新詩《中夜鐘聲》;6月發表新詩《山中一個夏夜》;12月發表新詩《秋天,這秋天》。1935年11月,發表新詩《城樓上》。1937年1月,發表《紅葉裹的信念》、《静坐》,除新詩外,並從事散文、小說、戲劇創作。抗日戰争爆發後,與梁思成赴山西五臺山地區進行野外調查。北平淪陷後,去昆明。1941年冬,遷居四川宜賓,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