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
释义 |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匈奴是分布于蒙古高原的我国一个古老游牧部族。其名始见于战国文献。匈奴人没有文字,以言语为约束。最晚到战国后期,匈奴已进入奴隶社会。公元前三世纪末以后,匈奴征服邻近各族统一蒙古高原后,国家政权机构逐步形成。匈奴由许多部落构成,社会组织以部落联盟为主,联盟的首领称为“单于”。单于以下,高级官吏依次有左、右屠耆王(即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主管军政,均由单于子弟、本部落贵族担任,皆世袭。此外有左、右骨都侯等,辅佐政务,断狱听讼,一般由异性贵族担任。奴隶和牲畜是主要私有财产并且用奴隶“殉葬”。秦初,匈奴分布在阴山南北地区。经常利用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深入中原抢掠,威胁内地人民的生命财产。赵武灵王时(前325—299)曾在河套一带设九原郡加以防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5年派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与河套以南一带),并沿黄河一带设置四十四个县,重置九原郡(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公元前211年又迁徙犯罪者三万户到北河(今内蒙古杭锦旗乌加河一带)。榆中(今河套东部)一带垦殖。又修筑一条直道,从咸阳(今陕西省咸阳东北二十里)直达九原。从而促进了匈奴同中原人民经济、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战国时,各国为了割据称雄,在本国周围建筑了护卫性的长城。秦统一后,把中原地区的长城拆毁,为了防御匈奴奴隶主贵族南进侵扰,又把原来秦、赵、燕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重修成一条长达五千多里的长城。它西起临洮(今甘肃省岷县),北到九原(今内蒙包头市西北孟家湾),东沿今河北北部围场、辽宁西部赤峰、阜新一线到今辽宁省东部。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