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杨时 |
释义 | 杨时1053—1135北宋学者。字中立,晚年隐居龟山,时人称为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调官不赴,就学于二程。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时归,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颢死,时闻之,设位哭于寝门,并以书讣告同学。后见程颐于洛,时年已四十。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门外积雪深尺。时杜门不仕凡十年,后历知浏阳、馀杭、萧山三县,皆有治迹。徽宗时应召,官至徽猷阁待制;高宗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时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朱熹与其有间接师承关系。其哲学观点继承二程学说,主张“致知必先于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东南学者奉其为“程氏正宗”。卒谥文静。著作有《龟山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