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勾践 |
释义 | 勾践(?—前465)又称菼执。春秋末越国国君。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越王允常之子。勾践三年(前494)与吴王夫差战于夫椒(今浙江绍兴北),败后求和,与范蠡入吴为人质三年。返越后与文种、范蠡等大臣共谋强国,食不重味,与百姓共苦乐,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十五年乘吴王夫差邀晋、鲁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相会,遂率军攻入吴都,俘吴太子友,逼吴与越媾和。后又多次攻吴,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灭吴国。继而北上与齐、晋诸侯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大会,成为霸主。建都琅邪(今山东胶南西南)。勾践 ?—前465是春秋时期很著名的一位君主。他不仅善于用人,而且意志坚强,胸怀远大。公元前越被吴败后,勾践仅“以甲兵五千人栖于会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但他通过买通吴国奸人伯噽而保住了自己国家没被灭掉。从此以后,勾践便一面向吴国俯首示弱,一方面暗中励精图志、带领越人奋发图强,等待时机,进攻吴国。公元前478年,勾践亲率大军伐吴,两军对峙于距吴都五十里的松江两岸。驻扎在南岸的越军,由勾践分为左、右两军,而以其卫队六千人为中军。转天从早到晚与吴军在江中进行舟战。黄昏时,勾践下令,命左、右两军在离松江五里处等候出战。深夜,左、右之师强行渡江,战鼓大作,吴军闻之,惊恐万分。随后勾践命中军精锐,“衔枚潜涉,不鼓不噪,以袭攻之。”(《左传·襄公八年》)一直打到吴国都城外。紧接着越军攻入城内,吴王夫差见大势已去,急忙派使者请和,在范蠡的劝说下,勾践拒绝请和,遂灭吴国。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践死,在位三十二年。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