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李健吾 | |||||||||||||||
释义 | 李健吾1906—1982山西安邑(今运城)人 李健吾
李健吾
李健吾1906——1982筆名仲剛、劉西渭。山西安邑(今運城) 人,1906年 (清光緒三十二年) 生。1916年6月,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1921年夏,附小畢業,考入北師大附中。1923年,在校組織曦社,在《國風日報》主編《爝火》副刊,旋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9月,當選爲北師大附中學生會主席。1925年夏,北師大附中畢業,考入清華大學國文系,曾當選為清華戲劇社社長。1930年6月,清華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獲文學士學位,任為助教。1931年9月赴巴黎,入法國巴黎現代語言專修學校修讀法文一年。1932年入巴黎大學文學院聽法國文學課。1933年7月回國。1934年,一度編《華北日報》之文藝週刊,又任《水星》文藝月刊編委。1935年夏,應上海暨南大學文學院之聘。任法國文學教授,並兼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員,與黄佐臨創辦上海實驗戲劇學校,任教授兼研究班主任。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 11月遷至法租界居住,並在復旦大學兼課,抗戰期間,創作、改編翻譯之劇本,計有《草莽》、《青春》、《黄花》、《啼笑姻緣》、《滿江紅》、《艷陽天》、《費加路的婚姻》、《雲彩霞》、《秋》、《風流債》、《喜相逢》、《王德明》、《阿史那》等。1945年夏,一度被日本憲兵隊拘捕,保釋後,於7月潛往安徽屯溪,抗戰勝利後,返回上海,接辦海光電影院,旋改任上海戲劇專科學校戲劇文學系主任。1946年1月,與鄭振鐸在上海合編 《文藝復興》月刊。1949年5月後,仍在上海劇專任教; 7月赴北平出席第一届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1953年初,調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並主編《福樓拜書信選》、《巴爾扎克論文選》、《法國十七世紀古典文藝理論》。轉任中國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主編《古典文藝理論叢譯》。1979年11月,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晚年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文學評論組組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法國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市政協委員等職。1982年11月24日病逝。終年76歲。著有《李健吾獨幕劇集》,《李健吾劇作選》、《李健吾小說散文選》、《李健吾文學評論選集》、《李健吾戲劇評論選集》等。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