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朱自清 | ||||||||||||||||||||||||||||||||||||||||||||||||||||||||||||||||||||||||||||||
释义 | 朱自清1898—1948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车海,长于江苏扬州。 朱自清1898—1948著名文学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16年进北京大学学习,攻哲学。1919年参加“新潮社”,试作新诗。从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至1925年期间,在江、浙等地中学任教,并从事写作。1922年参与创办《诗》月刊,合印诗集《雪朝》,加入“湖畔”诗社。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相继发表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引起文坛的广泛注意。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致力创作散文和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以其凝炼流畅,细腻隽秀的艺术特色,博得读者的好评。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1年赴英国留学。1932年回国后,正式主持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曾担任《文学季刊》和《太白》杂志编辑。抗战爆发后,随清华大学迁至昆明,在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反动派迫害、屠杀进步学生和爱国人士,在反饥饿、反内战宣言上签名。参加反美运动,宁愿全家挨饿也不领美国“救济粉”。1948年8月,在贫病交迫中于北平逝世。中共领袖毛泽东对其为人很是赞颂。有《朱自清文集》。 朱自清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華,號秋實,筆名余捷、柏香、知白、白暉、白水等,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 (清光緒二十四年) 生。幼年隨父母讀書,後入私塾、小學。1912年考入揚州兩淮中學。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20年畢業,曾先後在杭州第一師範、揚州第八中學、吴淞中國公學、台州第六師範、温州第十中學。寧波第四中學、白馬湖春暉中學等處任教,同時從事寫作。1920年冬,加入文學研究會。1922年同俞平伯等創辦《詩》月刊。後又加入湖畔詩社。1925年8月,任北京清華學校中國文學系教授。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1年8月,赴英國留學。1932年8月回國; 9月繼任清華大學教授。1934年擔任《文學季刊》和《太白》雜誌編輯,並爲《新文學大系》編選《詩集》。抗日戰争爆發後,任長沙臨時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8年春赴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中國文學系主任。1939年辭聯大中文系主任職。1946年10月回北平,繼續在清華任教,受聘爲整理聞一多遺著委員會召集人。1948年8月12日在北平逝世。年50歲。著有《毁滅》、《血歌》、《匆匆》、《背影》、《倫敦雜記》、《論雅俗共賞》等。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詩文選集》刊行。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