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朱石麟 |
释义 | 朱石麟记电影艺术家——朱石麟 沈 寂 大众电影1984年12期 朱石麟朱石麟(1899—1967) 京 声 溪 泉 新中国名人录第505页 朱石麟1899——1967江蘇太倉人,1899年 (清光緒二十五年) 生。1919年肄業於上海工業專門學校預科,後赴漢口中國銀行當練習生。1921年入隴海鐵路總局,任考工科科員。1923年入華北電影公司,任編輯部主任。1930年與羅明佑合編電影文學劇本《故都春曉》。1932年赴上海,任聯華影業公司編譯部主任兼代經理。1946年赴香港,任大中華影業公司導演。1947年任香港永華公司導演。1950年在香港龍馬公司任導演。1951年以香港代表身份,出席中南區文藝工作者在武漢召開之文代會,被選爲中南文聯候補委員。1952年组辦香港鳳凰影業公司。1954年任政協第一届全國委員會特邀代表。1955年鳳凰影業公司改組後,任導演兼藝術委員會主任。1967年逝世。终年68歲。編導故事影片有《戀愛與義務》、《自殺合同》、《歸來》、《青春》等; 導演故事片有《春之夢》、《各有千秋》、《清宫秘史》、《孔雀屏》、《一年之間》、《新寡》。 朱石麟(1899—1967)近现代太仓人。名石鹏,号觉厂。陆勤之、陆景周甥。肄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预科。1919 年后在汉口中国银行做练习生。1921 年任北京陇海铁路总局考工科科员,次年兼任真光剧场编译。1923年任华北电影公司编译部主任,与费穆合办《好莱坞》电影杂志。编写电影剧本《自杀合同》《恋爱与义务》等,以编剧《故都春梦》成名。1931 年任联华影业公司编辑部主任,编剧《人材》《恒娘》《玉堂春》《银汉双星》等。1933 年筹建并任联华三分厂厂长,首次成功编导并参演影片《归来》,后又编剧《良宵》《泣残红》等,导演《胭脂雪》《福星》《青春》,与罗明佑合导《慈母曲》及阮玲玉最后遗作《国风》等片,富于社会教育意义。1937 年编导《人海遗珠》《新旧时代》《艺海风光·电影城》《联华交响曲·鬼》等片。“孤岛”时期,在合众、春明、大成、华新、华联等影片公司导演《文素臣》《香妃》,编导《赛金花》《肉》《良宵花弄夜》《第二代》《人约黄昏后》《名女伶之死》等片,并为周信芳编《徽钦二帝》,为卡尔登戏院编《文天祥》《明末遗恨》等爱国主义京剧剧本。1946 年去香港,为首批电影拓荒者之一。先后在大中华、永华影业公司导演《同病不相怜》《各有千秋》《春之梦》《玉人何处》等,1948 年导演的《清宫秘史》为其代表作。1950 年任龙马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主任,创作《花姑娘》《误佳期》《江湖儿女》《青春颂》《一板之隔》《水火之间》等佳片。1952 年参与创建凤凰影业公司,1955 年任公司导演兼艺术委员会主任,有《一年之计》《丁香姑娘》《新寡》等佳片。《一板之隔》《一年之计》《新寡》获文化部颁1949—1955 年优秀影片荣誉奖。毕生以病残之躯编剧、导演影片近百部,尤以拍摄家庭伦理片发掘亲情、人性见长。亦工书法,所作歌词《断肠曲》《野花哪有家花香》等亦流行一时。曾当选中南区文联候补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影协理事、全国政协委员。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