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曹养吾 |
释义 | 曹养吾(1901—1939)晚清民国江阴西塘墅(今江苏张家港塘市)人。原名浩生,以字行。东吴大学文科肄业。与赵朴初、孙起孟为苏州东吴大学附中同班。1925 年任东吴学生会评议员。1926 年撰《辨伪学史——从过去说到最近的过去》,系统总结中国疑古思想,条理辨伪学发展轨迹,率先为辨伪学学科定名。工诗词,致力新文学,出版所编《杂文甲刻》《中国近十年散文集》。1930 年与孙起孟同任江苏省立苏州女子中学(后改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教员,1934 年创办《苏州明报》副刊《艺浪》兼主编,投身左翼文化运动。1935 年夏与孙起孟及柳亚子、老舍、萧乾、胡绳、艾思奇等左翼文化人士及社团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文化运动的意见》,反对读经复古救国谬论,呼吁救国救亡,被江苏省教育厅除名。不久游学日本,出任国民政府审计部书记官,次年春被停职,偕妻赴贵阳任教。抗战爆发后,与刘方岳、齐同、赵毓祥等组织沙驼剧社,演出《烙痕》《塞北的风》《二升米》《当兵去》《死亡线上》《炮火中》《打鬼子去》等剧,并下乡公演。1938 年在贵阳《革命日报》公演特刊发表《多余的话》,指出剧人在任何时代里都是战斗者。次年病故,葬于贵阳南郊马鞍山。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