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创造社 |
释义 | 创造社文学团体。1921年6月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穆木天等成立。强调文学是自我的表现,崇尚感情的自然流露,张扬科学与民主,鼓吹创造精神,故作品颇具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积极的浪漫主义倾向,鲜明的个性解放色彩,浓郁的抒情风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郭沫若、成仿吾等参加革命实际工作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度,努力倡导革命文学,试图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观察社会现实、阐释文学现象与指导创作实践。大革命失败后,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加入,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但其成员错误地批判了鲁迅等作家,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若干“左倾”冒进倾向与宗派主义情绪,创作上亦存在一定程度的公式化、概念化缺陷。1929年2月7日该社出版部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尔后,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与包括鲁迅在内的进步作家合作,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该社遂停止活动。先后出版过《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并编有创造社丛书。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