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施洋 | |||||||||||||||||||||||||||||||||||||||||||||
释义 | 施洋1889—1923湖北竹山人 施洋1889—1923“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湖北竹山人。1917年获律师资格,1918年任武汉地方审判厅律师,被劳动人民誉为“劳工律师。”1919年在武汉参加五四运动。任全国各界联合会评议部议长。1920年与恽代英等创办《武汉星期评论》,宣传革命思想。1921年9月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领导武汉人力车工人罢工,组织了武汉人力车夫工会。19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聘为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粤汉铁路徐家棚工人俱乐部,汉阳钢铁厂、汉口水电公司、丹水池油厂等工人俱乐部以及湖北省工团联合会、京汉铁路总工会等单位的法律顾问,并领导汉阳钢铁厂、汉口英美烟厂的罢工斗争,参加了粤汉铁路和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斗争。1923年2月1日出席在郑州举行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率领工人群众冲破军警阻拦,进入会场,并发表演说,揭露军阀罪恶,鼓舞工人斗争勇气。回武汉后,领导湖北工团联合会和各界人士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2月7日被捕,在法庭上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写了《伯高狱中七日记》。15日在武汉英勇就义。 施洋
施洋
施洋1889——1923名吉超,字伯高,號萬里,湖北竹山人,1889年 (清光緒十五年)生。幼年啓蒙於祖父、父親。11歲入私塾。1907年考入鄖陽府立農業學堂,1910年畢業,轉入郧陽農業中學。1912年輟學回家鄉,創辦國民學校。翌年,被委为縣農務會創辦員,後被推为該會會長。1914年考人武昌湖北警察學校。次年就讀於湖北私立法政專門學校法律科。1917年畢業後,留武昌學習英語,並呈請律師證書,與武漢法學界人士共同發起組織法政學會。1919年春,開業當律師; 同年任武漢律師公會副會長,湖北各界聯合會副會長。1920年2月,與惲代英等創辦利群書社及《武漢星期評論》雜誌; 4月湖北平民教育社成立,被推为大會主席及該社總務主任; 同年秋,在武漢參加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參與創辦工人夜校和工人子弟學校。1921年2月,在武漢參與創辦《星期評論》; 9月参加勞動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工作,領導成立武漢人力車夫工會,被聘爲工會最高顧問和對外全權代表。1922年初,被聘为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及粤漢鐵路湘鄂段 (今京廣线鐵路南段) 等工人俱樂部和湖北省工團聯合會、京汉鐵路總工會等法律顧問;同年夏,参加中國共產黨。11月被聘爲粤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1923年2月,代表湖北省工團聯合會到鄭州出席京漢鐵路工會成立大會,領導工人鬥争。會後回武漢,又領導湖北工團聯合會和各界人士支援工人罷工; 2月7日被捕,15日在武昌洪山脚下就義。年34歲。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