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愛蓮1916——原名愛蘭,女,廣東新會人,1916年生。幼年喜舞蹈。5歲學習芭蕾舞。6歲登臺,在《仙境中的風鈴草》、《快樂的脚》等舞劇中擔任兒童獨舞。7歲起學習鋼琴和音樂理論。1931年赴英國羅伯特芭蕾舞學校、克拉斯克——萊恩芭蕾學校、朱斯——利德舞蹈學校學習芭蕾舞。1940年回國,在重慶國立學校和育才學校舞蹈系教授芭蕾舞、現代舞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1947年赴特立尼達巡回演出; 同年秋回國,任上海中國音樂舞蹈學院院長兼教授。1948年在北平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和國立師範學院體育系任教,並創立署期舞蹈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華北大學三部舞蹈隊隊長,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團長,中央歌舞團副團長,北京舞蹈學校校長,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藝術指導,中央歌劇舞劇院副院長,中國舞協主席,中國文聯委員,第一、二、三届全國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國政協委員,國際舞蹈理事會執行委員,世界青年聯歡節國際舞蹈評委,第五届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舞協副主席,中國芭蕾舞團藝術顧問,國際舞蹈理事會副主席,國際拉班舞譜學會會員,國際兒童舞蹈學會會員。作品有《思鄉曲》、《青年舞曲》、《拾穗女》、《荷花舞》、《春游》、《青春舞》、《瑶人之鼓》、《苗家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