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刘寔
释义 刘寔(约220—约310)西晋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字子真。少贫苦,好学。以计吏入洛阳,调为河南尹丞。历吏部郎,参司马昭相国军事。镇南将军杜预伐吴,行镇南军司。坐子受赂免官。后起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迁右光禄大夫、领冀州都督。拜太傅。因老病逊位,以侯就第。怀帝即位,复授太尉。位望通显,俭素无华,笃学不倦,著《崇让论》,尤精《三传》,辨正《公羊》,著有《春秋条例》二十卷,后散佚。卒年九十一。
刘寔(209—310,一说约220—约310)魏晋间经学家。字子真,平原高唐(今属山东)人。自小贫苦,好学,博通古今。曹魏时,先后任河南尹丞、尚书郎、廷尉正。后历吏部郎,参相国军事。入晋,累迁少府。咸宁中为太常。转尚书,又为大司农。后起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元康初,累迁太子太保,加侍中、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冀州都督,拜司空,迁太保,转太傅,官至太尉。以当世多进取,而廉逊之道缺,故著《崇让论》以矫之。又尤精《三传》,辨正《公羊》,又撰《春秋条例》二十卷。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