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徐锡麟 | |||||||||||||||||||||||||||||||||||||||||||||||||||||||||||||||
释义 | 徐锡麟1873—1907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徐锡麟1873—1907近代民主革命者。字伯荪,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少时学业优秀,秉性刚强。十二岁时不满封建家庭约束,负气到钱塘当和尚,后还俗求学,二十一岁为诸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赴日参观大阪博览会,结识陶成章等,并受留日学生拒俄运动影响。回国后创建热诚小学与越群公学、特别书局,宣传反清革命,提倡军训国民教育。闻沙俄侵略东北,恸哭不止,手画侵略者作靶子,每天以短铳练习射击。1904年往上海访蔡元培、陶成章等,加入光复会。次年在浙江联络会党,创绍兴大通学堂,训练学生,灌输反清革命思想。1906年,为打入军界,捐道员,分发安徽,得巡抚恩铭重用,任巡警处会办及巡警学堂监督,同时广事交游,准备起义力量,翌年与秋瑾约定同时在浙、皖起义,并由秋瑾编组光复军,推徐为首领,秋为协领。由于叛徒告密,恩铭拿办革命党人,徐决计除之。原定7月19日起事,因7月8日恩铭等亲临主持巡警学堂毕业典礼,徐便决定届时将其杀死,提前起事。讵料恩铭又决定将典礼提前两天举行,徐不及与秋瑾联系,起义计划被打乱。7月6日,他发表演说,激励学生“不忘救国”,当恩铭等到达礼堂时,他以双枪向其射击,使之负重伤后毙命。旋率学生占领军械所,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弹尽被俘。受刑时写下绝命书,当晚就义。刑前神态自若,表示“功名富贵,非所乐意,今日得此,死亦无憾”。 徐锡麟
徐锡麟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