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鹰(1874—1943)晚清民国昆山巴城人。字冀扬,一字季扬。方还连襟,徐祖正、徐祖诒、徐祖馥父。清附生。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任樾阁学堂教员,次年创办金家庄蒙养公学。三十年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创办昆新县立高等小学堂,任校长。次年参与创建巴城公立两等小学堂,于来复堂首创女塾,任培本女学校长。三十二年当选昆新教育会副会长,后任上海澄衷学堂教员。宣统元年(1909 年)任昆新地方自治公所参议员,后任吉林检验学习所、司法养成所教务长。武昌起义后,参加中国同盟会昆山分会。1916 年毕业于日本私立中央大学专门部法律科。后任吉林留日学生经理处经理员、教育部代理留日学生监督等。1922 年任教育部图书审定处审定员。1924 年参与创办昆山县立初中。1926 年任上海中法国立工业专门学校学监,次年被聘为昆山县地方款产经理处接管委员及慈善局、孤儿院委员会委员。1928 年任上海正风中学总务主任,并执业律师,在昆山、苏州、上海开办事务所,加入吴县律师公会。次年曾任县立中学校长,兼地方财政稽核委员会委员,1936 年任昆山商事公断处处长。抗日战争时期执教于上海新民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