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徐世昌 | ||||||||||||||||||||||||||||||||||||||||||
释义 | 徐世昌1855—1939天津人 徐世昌1855—1939清末民初官僚。字卜五,号菊人、弢斋,自号水竹村人。原籍天津,生于河南汲县。光绪五年(1879年)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赴北京应试。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兼充国史馆、武英殿协修。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他兼管营务处,为袁的主要谋士。1901年由袁荐任国子监司业。1903年以内阁学士任练兵处提调。1904年以兵部侍郎兼会办练兵处事宜,旋授军机大臣、巡警部尚书。1907年任东三省第一任总督、钦差大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宣统元年(1909年)任邮传部尚书兼津浦铁路督办。次年任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1911年任奕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武昌起义爆发,力主起用袁世凯,并亲往彰德劝袁出山。后助袁窃取总统职位。1914年任国务卿。袁复辟帝制时,辞职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被袁封为“嵩山四友”之一。袁死后复任国务卿。张勋复辟时,被任为弼德院院长,托故未就职。1918年在段祺瑞操纵下被选为总统,标榜“偃武修文”,以文治总统自命。“五四”运动时,下令逮捕爱国学生,褒扬曹汝霖等,又举行秋丁祭孔,提倡复古。次年,支持其亲信成立四存学会,发行《四存月刊》,攻击新文化运动。在此期间,以北洋元老自居,斡旋于北洋各派系之间以自保。1922年被曹锟、吴佩孚等逼退“辞职”,寓居天津英租界,以所搜刮金钱在天津、青岛、辉县大购地产。又成立编书处、诗社,以编书、作诗、写字自娱,借助门客编撰《清儒学案》、《大清畿辅先哲传》等二十余种。另有《晚晴簃诗集》等。 徐世昌徐世昌(1843—1912)墓表 吴闿生 北江文集卷七 徐世昌
徐世昌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號菊人、東海、弢齋,别署水竹邨人,天津人,1855年(清咸豐五年) 生於河南汲縣。2歲隨父遷開封。6歲入私塾。成年後,歷任沁縣、太康、懷寧縣署文書或爲家館教師。1882年壬午科舉人。1886年丙戌科進士,爲翰林院庶吉士。1889年散館,授翰林院編修。1895年任順天鄉試磨勘官,國史館武英殿協修官。1897年入新建陸軍,參與袁世凱戎幕。1901年派充新建陸軍營務處總辦,旋擢國子監司業。1903年任商部右丞,旋開缺,加副都統銜充練兵處提調。1904年署兵部左侍郎。翌年,派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兼政務大臣,會辦練兵大臣; 同年10月,任巡警部尚書,授軍機大臣,方略館副總裁,經筵講官。1906年10月,清廷改巡警部爲民政部,開去軍機大臣,專任民政部尚書。1907年任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將軍事務,仍兼領政務大臣。翌年7月,兼署奉天巡撫。1909年調任郵傳部尚書; 6月充督辦津浦鐵路大臣。1910年授協辦大學士,憲政編查館大臣; 8月復任軍機大臣; 9月授體仁閣大學士。1911年5月,任慶親王奕劻皇族内閣協理大臣; 10月奕劻内閣總辭,轉任軍諮大臣,授太保銜; 1912年3月,辭職避居青島。1914年5月,任北京政府國務卿;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時,封徐世昌、趙爾巽、張謇、李經羲爲嵩山四友。1916年3月,再任國務卿。 1917年7月, 張勳復辟, 溥儀命以太傅大學士輔政,任弼德院院長,未就。1918年10月,任北京政府大總統; 同年法國巴黎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1922年6月,辭大總統職後,寓居天津英租界私宅。後成立編纂處、詩社,以編書、賦詩、寫字遣興。1939年6月5日在天津逝世。終年84歲。著有《退耕堂政書》、《大清畿輔先哲傳》、《書儲樓藏書目》、《歐戰後之中國》、《水竹邨人集》、《將吏法言》等。又輯有《清儒學案》、《東三省政略》等。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